• 行業動態
  • 展商新聞
  • 參觀信息
  • 展會動態
  • 合作媒體
  •  
    技術指導 NEWS  
       展會概況
       展館路線圖
       展會期間交通指南
       參觀須知
       合作酒店
     
    ||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動態
    陜西發改委等十部門關于印發陜西省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2017-2021年)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8.10.25    新聞來源:   瀏覽次數: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韓城市人民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西咸新區管委會,神木市、府谷縣人民政府,各軍分區(警備區),有關企業: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的重要指示,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委《關于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2100號)和省政府的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質監局、西北能源監管局、陜西銀監局、陜西證監局、省軍區保障局制定了《陜西省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2017-2021年)》,已經省政府同意,F印發你們,請按照執行。同時,請各市(區)抓緊編制本市清潔取暖工作方案和2018年工作計劃(其中,西安市包括西咸新區,渭南市包括韓城市,榆林市包括神木市、府谷縣),8月底前報送省發展改革委備案,并抄送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質監局、省軍區保障局。

    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
    省國土廳  省環保廳
    省住建廳  省質監局
    西北能源監管局  陜西銀監局
    陜西證監局  省軍區保障局
    2018年6月12日

    陜西省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2017-2021年)

      為加快推進我省冬季清潔取暖工作,促進大氣污染物減排,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委《關于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2100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清潔取暖現狀

      (一)總體情況

      清潔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氣、電、地熱、生物質、太陽能、工業余熱、清潔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潔化能源,通過高效用能系統實現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為目標的取暖全過程,涉及清潔熱源、高效輸配管網(熱網)、節能建筑(熱用戶)等環節。

      1.取暖面積。我省處于我國南北方分界區域,陜南地區基本為傳統非供暖地區。截至2016年底,全。P中和陜北)城鄉建筑取暖總面積約9.2億平方米。其中,城鎮建筑取暖面積7.3億平方米,農村建筑取暖面積1.9億平方米。關中和陜北地區取暖總面積分別為7.7億平方米和1.5億平方米。

      2.供暖熱源。城鎮地區主要通過熱電聯產、燃煤、燃氣鍋爐房等集中供暖為主,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分散供暖為補充,關中地區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機組都已達到超低排放。城鄉結合部、農村等地區主要采用散燒煤取暖,少部分采用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供暖。全省集中供熱面積約3.8億平方米。

      3.用能結構。取暖使用能源以燃煤和天然氣為主,其他能源所占比例較小。燃煤供暖面積約5.4億平方米,其中熱電聯產約1.1億平方米,燃氣供暖面積約3.4億平方米,可再生能源、電和工業余熱供暖面積約0.4億平方米。燃煤、天然氣、可再生能源、電、工業余熱取暖面積占總取暖面積的比重分別為59%、37.3%、1.6%、1.2%和0.9%,2016年全省清潔取暖率約50%。

      4.熱網系統。截至2016年底,城鎮集中供熱管道總里程3488.7公里,其中城市2362.3公里、占67.7%,縣城1126.4公里、占32.3%。

     。ǘ┌l展面臨的問題

      1.缺少統籌規劃與管理。長期以來,取暖主要由市級負責,缺少省級對各種能源形式供熱的統籌謀劃,各市對清潔取暖特別是農村地區規劃布局、發展推廣力度不夠。同時,清潔取暖工作涉及面廣,職能分散,缺少牽頭部門,具體推進過程中協調聯動不足。

      2.體制機制需進一步改進。各市供熱區域熱源不能互相調節情況普遍存在。熱價等執行地方政府統一定價,市場化調節能力不足。供暖行業仍處于向市場化運作轉變的過程中,投資運行依靠補貼,服務方式單一,經營管理模式、融資方式、服務范圍和水平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

      3.清潔能源供應存在短板。燃煤熱電機組覆蓋范圍內多種熱源并存,中長距離供熱管網投資大,且落實熱用戶難度大。天然氣用氣結構不平衡,季節性用氣特征明顯,加之儲氣調峰設施相對滯后,管網設施不完善,氣源供應保障單一,冬季高峰期供需矛盾突出。地熱資源勘查精度、深度滯后開發利用需求,產業布局不明確,資源利用率低。部分集中供熱管網老化,影響供熱系統安全與供熱質量。同時,清潔供暖成本普遍高于普通燃煤供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清潔取暖推廣。

      4.技術支撐能力有待提升。很多清潔供暖技術應用范圍還不廣,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仍不完善,造成市場標準不統一,操作不規范,產品質量和性能不夠穩定,導致用戶體驗較差。

      5.建筑節能水平較低。特別是農村地區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較差,導致取暖過程中熱量損耗較大,不利于節約能源和降低供暖成本。

      6.取暖消費方式落后。受長期以來的觀念、習慣和宣傳不足,社會整體認知度低等因素影響,相當數量取暖用戶仍依賴傳統的供暖方式滿足取暖需求,對新的清潔供暖方式接受度較低。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減少大氣污染排放為立足點,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因地制宜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從熱源、管網、用戶等取暖全過程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構建綠色、節約、高效、協調、適用、安全的清潔供暖體系,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促進全省居民生活水平和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為追趕超越和加快建設美麗陜西作出貢獻。

      (二)工作原則

      1.確保民生、因地制宜。以清潔化為目標,在確保居民取暖安全的前提下,科學評估、因地制宜,從落實各類清潔能源替代方式著手,明確替代、有序推進,避免出現替代脫節,居民取暖不能保證的情況。

      2.明確重點、全面推進。關中地區冬季治污降霾情勢緊迫,工作任務重,成效顯現慢,是我省推進清潔取暖工作的重點地區。陜北地區地處高原,氣流充分,雖自身控霾壓力不大,但應防止對關中造成污染增大壓力。陜南地區基本為傳統非供暖區域,市政供暖配套建設不足,應以防為主,按照市場化、自主化原則,逐步改善供暖條件。

      3.省級指導、市級負責。清潔取暖以市(區)級為主。省級主要負責編制方案,明確思路、目標和要求等,做好部門聯動,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考核。各市(區)具體推動,編制市(區)級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細化相關要求,分解目標任務,明確工作措施,組織抓好落實。

      4.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充分發揮企業清潔供暖的主體責任,具體實施好清潔供暖工程、熱力生產供應服務等。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目標要求、監督檢查等,推動清潔取暖工作。

      5.軍民一體,協同推進。地方政府與駐地部隊加強溝通,建立完善清潔取暖軍地協調機制,確保軍地一體銜接,同步推進實施。軍隊清潔取暖享受省市有關支持政策。

     。ㄈ┕ぷ髂繕

      1.全省目標

      到2019年,全。P中和陜北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63%;到2021年,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70%以上。供熱系統平均綜合能耗、熱網系統失水率、綜合熱損失明顯降低。實現城鎮地區以熱電、燃氣鍋爐等集中供暖為主,分散式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利用為輔的清潔取暖格局;農村地區綜合采用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取暖方式,加快替代散燒煤取暖。

      2.區域目標

      關中地區冬季大氣污染較為嚴重,是我省清潔取暖發展的重點區域,要率先實現清潔取暖。2019年,城市城區清潔取暖率達到90%以上,縣城和城鄉結合部(含中心鎮、下同)達到70%以上,農村地區達到40%以上,35蒸噸/時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2021年,城市城區全部實現清潔取暖,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80%以上,農村地區達到60%以上。

      陜北地區,2019年,城市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60%以上,農村地區達到20%以上。2021年,城市城區清潔取暖率達到80%以上,2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70%以上,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40%以上。

      陜南地區,非供暖區域按照市場化、自主化原則,通過采用分戶采暖或小區自行建設、改造小區集中供暖方式解決冬季取暖問題,熱源全部采用清潔能源;供暖區域應實現清潔排放。

      三、重點任務

      (一)因地制宜使用清潔熱源

      新建和改造同步推進,新建熱源全部采用清潔熱源,禁止新建燃煤供熱鍋爐,同時積極以熱電、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各類清潔熱源改造替代傳統燃煤熱源。

      1.積極擴大熱電聯產供熱面積。以關中地區為重點,從2018年起,用三年時間全面推動燃煤機組供熱改造,實施跨行政區域中長距離供熱工程,充分發揮現役燃煤機組供熱能力。對華能秦嶺、神華店塔等具備改造條件且運行未滿15年的30萬千瓦級以上純凝發電機組實施供熱改造;對陜能渭河、大唐寶雞等現有能力基本飽和的機組,適時開展改造提升供熱能力;對國電寶雞、華電蒲城等富裕供熱能力較大的機組,實施中長距離供熱,向周邊區縣擴大供熱面積。加快富平、延安、榆林、渭南等熱電項目及配套管網建設,盡快建成投產,合理規劃布局新的熱電聯產機組。積極落實替代熱源,限期關停關中地區10萬千瓦以下熱電機組。優化熱電機組運行方式,嚴格落實“以熱定電”。全面啟動熱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提高深度調峰能力,實現熱電解耦。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實施節能環保綜合改造,提升清潔供暖水平。力爭到2021年全省熱電聯產供暖面積達到2.5億平方米。

      2.穩步推進天然氣供暖。在落實氣源氣量前提下有序推進天然氣供暖,供用氣雙方要簽訂并嚴格履行“煤改氣”供氣協議,各地要根據供氣協議制定“煤改氣”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按照“宜管則管、宜罐則罐”原則,綜合利用多種氣源,以關中地區為重點,推進新建取暖設施用氣,加大現有燃煤鍋爐天然氣置換力度。在具有穩定冷熱電需求的樓宇或建筑群,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熱網覆蓋不到,具備管道天然氣、撬裝液化天然氣、壓縮天然氣供氣條件地區,鼓勵安裝燃氣鍋爐房、燃氣壁掛爐等。

      3.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供暖。以關中地區為主,積極發展地熱能供暖,提高地熱能在建筑中的應用比例。關中地區新建建筑采用地熱能供暖不低于30%,西安市和西咸新區具備條件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地熱能供暖。重點推動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率先應用地熱能進行供暖制冷。新建單體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有集中供暖制冷需求且具備條件的,應采用地熱能供暖制冷。引導社會投資的1萬平方米以上的酒店、商場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地熱能供暖(制冷)。積極推進老舊建筑地熱能供暖改造,率先在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建設一批分布式供暖(制冷)示范項目。同時,加快洛川生物質直燃和秦嶺、韓城等煤電耦合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太陽能供暖和農村太陽能炕供暖示范項目建設,盡快啟動核能供暖規劃工作。到2021年全省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達到8000萬平方米。

      4.有序推進電供暖。結合我省電力裝機盈余、區域用熱需求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電供暖。在非連續性供暖的學校、辦公樓等場所,以及熱網覆蓋不到的城鄉區域,推廣蓄熱電鍋爐、電熱膜、蓄熱電暖器等電供暖。結合可再生能源消納建設集中電鍋爐供暖,配套建設儲熱調峰設施。依據水源、氣溫和土壤條件,科學使用空氣源、水源、地源熱泵供暖。到2021年全省電供暖面積達到3000萬平方米。

      5.有效利用工業余熱供暖。結合清潔供暖需求,統籌整合化工、鋼鐵等企業余熱資源,挖掘供暖潛力,實施余熱暖民工程,推進擴大長青能源化工、陜煤化能源、興化集團等企業供熱能力,最大范圍保障周邊城鎮和工業園區供熱。

      6.全力推進燃煤供熱鍋爐拆改。以關中地區為重點,加快關停熱電機組供熱范圍內燃煤等化石能源熱源點,或轉為調峰備用。在熱網覆蓋不到的地區積極推進燃煤供熱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在落實資源供給前提下,改為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供暖,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執行超低排放標準并限期完成改造。到2020年,關中地區所有燃煤集中供熱鍋爐全部完成替代或改造。陜北地區城市城區燃煤鍋爐開展環保提升改造,達到超低排放。

     。ǘ┘涌旖ㄔO高效熱網系統

      1.加強熱網整合聯網。各地要按照熱網互聯互通、供熱統一調度的要求,整合優化區域供熱管網,加強供熱區域內不同熱源的互聯互通和環網聯網運行,形成多熱源聯合供熱環網,互相調劑、互相補充,提高供暖可靠性,降低供暖能耗。通過增設必備的監控調節設備和熱計量裝置等手段,推動供熱企業加快供熱系統自動化升級改造,搭建統一的供熱系統數據監測平臺,提升供熱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實現從熱源、一級管網、熱力站、二級管網及用戶終端全系統的運行調節、控制和管理。

      2.加快熱網系統改造優化。各地要建立供熱管網運行狀況檢測評估機制,及時摸底排查,制定改造計劃,重點加快改造嚴重漏損或存在安全隱患的管網和熱力站設施,降低供暖輸配損耗,解決影響供暖安全、節能節費方面的突出問題,同時加大老舊一、二級管網、換熱站及室內取暖系統的節能改造力度。鼓勵采用綜合管廊方式建設改造城市地下管網。積極推廣熱源側運行優化、熱網自動控制系統、管網水力平衡改造、無人值守熱力站、用戶室溫調控及無補償直埋敷設等節能技術措施。新建或改造熱力站應設有節能、控制系統或設備。

     。ㄈ┡μ岣邿嵊脩舳四苄

      1.進一步推廣按熱計量收費。加快關中、陜北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改造,新建住宅配套建設供熱設施時,全部安裝供熱分戶計量和溫控裝置,促進熱用戶端節能降耗。探索創新供熱管理模式,開展供熱公司直管到戶的示范試點,解決熱用戶端按需用能問題,提高用熱末端的精細化管理能力。

      2.提高建筑節能水平。在現行節能設計標準基礎上,開展單項技術的疊加集成應用試點示范,推動新建建筑采用更高能效的建筑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指導西安市、西咸新區開展居住建筑建筑節能標準(75%)、公共建筑節能標準(70%)的試點示范。發展以被動式技術為核心的建筑節能技術體系,優先推動關中被動式低能耗建筑試點示范。積極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以政府機關辦公建筑、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為重點,與城市基礎設施改造、舊城改造、居住小區綜合改造相結合,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綜合改造。

      四、保障措施

     。ㄒ唬┟鞔_責任落實任務

      按照省級制定實施方案,加強指導監管,協調保障熱源清潔能源供應,市(區)級具體負責,從熱源、管網、用戶各環節細化相關要求,組織抓好落實,企業承擔清潔供暖主體責任,提供優質服務,合力推進清潔取暖工作。

      1.省級部門加強指導協調監管。省級相關部門根據職能,確定總體推進路徑,解決共性問題,做好相關政策的統籌銜接,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管。

      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住建廳、省環保廳等省級相關部門制定省級清潔取暖實施方案,明確總體要求、工作目標、重點任務等,研究制定清潔取暖目標考核體系。

      省發展改革委作為省級清潔取暖牽頭部門,牽頭建立清潔取暖省級部門聯席會議機制,指導督促方案落實,協調清潔取暖過程中需要省級解決的重大問題,保障清潔能源供應,改革完善價格、市場交易等體制機制,推動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等。清潔取暖省級部門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負責日常工作。

      省住建廳負責指導城鎮、農村清潔取暖和建筑能效提升工作。

      省財政廳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研究制定財政支持政策等工作。

      省環保廳負責各類清潔供暖的排放標準制定及監管,指導燃煤鍋爐拆改工作。

      省國土廳負責地熱資源勘查及礦權管理等工作。

      省質監局負責鍋爐安全、節能、環保的監督檢查工作,配合開展鍋爐節能環保改造及落后鍋爐淘汰工作。

      省軍區保障局負責駐陜部隊清潔取暖工作,編制規劃計劃,協調落實相關政策,指導督促工作任務落實。

      按照國家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省財政廳、省環保廳、西北能源監管局建立清潔取暖規劃實施情況監管組織體系,有效開展監管工作,定期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編制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報告報送清潔取暖規劃部級聯席會議辦公室。

      2.市(區)級組織抓好具體落實。各市(區)要明確市級清潔取暖主管部門,按照國家及省級清潔取暖要求,組織編制市級清潔取暖工作方案(其中,西安市包括西咸新區,渭南市包括韓城市,榆林市包括神木市、府谷縣),進一步細化相關要求,抓好具體落實。工作方案制定完成后,需報送清潔取暖省級部門聯席會議辦公室備案,抄送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質監局、省軍區保障局。工作方案滾動調整的,要在當年供暖季開始前三個月報送。

      各市(區)要將本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分解落實,明確責任單位,設立常態協調機制和目標考核機制,精心組織實施,加強發改、能源、住建、財政、環保、國土、城市規劃、金融、工業和信息化、質監、安全等政府部門及電力、天然氣、供暖等相關企業的協作,就推進清潔取暖過程中的能源供應、環保監管、項目用地、資金支持、安全保障等各類問題進行協調,在保證民生供熱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清潔取暖工作。

      3.企業積極承擔供暖主體責任。企業是清潔供暖的主體,要加強經營模式創新,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綜合能源服務,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推動成熟、完善、可持續的清潔供暖市場的建立。電力、油氣、可再生能源、供暖等相關企業,要及時將政府明確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編制企業清潔供暖工作方案。

     。ǘ┘哟筚Y金支持力度

      1.精準高效使用財政資金。積極爭取中央相關資金支持,省級財政通過現有資金渠道或調整財政資金使用方向,以關中地區為重點加大對清潔取暖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財政支持政策。充分發揮2億元地熱能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促進地熱能產業發展。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出臺清潔取暖的政策措施,統籌使用相關財政資金,加大力度支持清潔供暖工作。鼓勵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和社會加大資金投入,構建“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運營模式。

      2.積極拓寬資金渠道。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開發符合冬季清潔取暖需求的金融產品,提供多樣化融資服務。積極發展綠色金融、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支持清潔供暖項目建設運營。充分利用已設立省級基金,吸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清潔取暖項目和技術研發。支持符合條件的清潔供暖相關企業首次公開發行(IPO)股票并上市,鼓勵符合條件的上市企業依法依規進行再融資,大力推進清潔供暖相關企業掛牌新三板。鼓勵支持清潔供暖相關企業進行債券融資,通過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多種債務融資工具,擴大直接融資的規模和比重。鼓勵引導保險公司、信托計劃、資管計劃等資金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參與清潔供暖項目建設運營。

      (三)完善價格與市場化機制

      1.創新完善取暖用電價格政策。實施居民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利用谷段低電價降低電采暖成本,支持電采暖發展。對符合條件的電采暖居民用戶,采暖季用電量全部執行居民階梯第一檔電價。鼓勵電采暖用戶通過市場化交易降低用電費用,工商業采暖用電參加電力市場化交易谷段輸配電價減半執行。對供暖負荷達到一定規模的超低排放燃煤熱電聯產項目,電力調度時在燃煤機組中優先調度保障供熱。利用地熱能向居民供暖(制冷)的項目運行電價參照居民用電價格執行。

      2.積極完善天然氣價格機制。逐步有序放開上游氣源門站價格,建立完善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鼓勵用氣與供氣企業通過交易平臺直接協商確定購氣價格。對儲氣調峰氣價實行市場調節價。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核定省內管輸和城市配氣價格,促進清潔能源推廣使用。逐步完善居民階梯氣價制度,探索推行季節性差價政策,運用價格杠桿調節天然氣供需矛盾,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3.建立健全供熱價格機制。按照服務質量和價格對等原則,各地要根據供熱成本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市政集中供熱價格,理順供熱價格矛盾,確保供熱企業正常生產運營。對供熱價格難以彌補供熱生產運營成本的,可由市縣政府考慮予以補貼。對非市政集中供熱的清潔取暖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由供用熱各方協商確定具體供熱價格。加快按流量計費的兩部制熱價實施步伐,利用價格杠桿促進節約用熱。

      4.加快清潔供暖市場化發展。進一步放開供暖行業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清潔供暖領域。引導各集中供熱特許經營區經營主體通過兼并、收購、重組等方式合并,形成專業化、規;拇笮推髽I集團,提高供暖質量服務水平。支持延長集團、燃氣集團等與西安等關中市區開展深度合作,完善天然氣保供鏈,形成上下游一體,“產、供、銷、儲”協同發展的天然氣供應保障體系。支持鼓勵企業發展源、網、站及熱用戶一體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減少中間管理環節,降低供熱成本。鼓勵供暖企業將符合接入技術條件的部隊納入集中供暖。積極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總包、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融資租賃、能源托管、以租代建等模式發展清潔供暖。推動以招投標等市場化方式選擇供熱主體,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提供技術咨詢、方案設計、設備研制、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清潔供暖工程(項目)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多元化綜合能源服務。

     。ㄋ模┣袑嵄U锨鍧嵞茉垂⿷

      1.加強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加大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延長集團爭取盡快形成年產50億立方米的能力,新增天然氣產量全部用于保障民生用氣。推動納入規劃的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支線管網,加快推進管網互聯互通,積極爭取過境管道下載氣量,努力實現多氣源供氣。加快天然氣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強化各地保供責任,將儲氣調峰設施建設納入各地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確保2018年底建成保障本區域高峰期3天需求量的應急儲氣能力,到2020年,天然氣銷售企業應當擁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工作氣量,不可中斷大用戶和城燃企業應具備5%的儲氣能力。天然氣企業要按照國家要求簽訂氣源氣量保供協議,提前鎖定資源量,特別是明確冬季高峰期供氣量,防止出現無協議供氣問題。各地要加強對本地區燃氣特別是農村燃氣取暖工作的指導,督促相關企業加強供用氣安全管理。相關企業要承擔安全供氣的主體責任,制定完善企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2.強化電網支撐能力。加快陜北至關中輸電通道規劃建設,擴大送電能力。加強配電網改造,有效利用農網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電網企業資金等資金渠道,滿足新增電采暖等新增電力需求。各地要組織好本地區“煤改電”工程規劃與電網規劃的銜接,明確“煤改電”電網擴容工程及建設時序,電網企業要及時補充進入企業建設規劃,積極推進項目前期及建設工作,確!懊焊碾姟惫こ膛c電網擴容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產,保證取暖安全和電網安全。特別是西安市要加快建設堅強電網,確保建成后的電網能夠滿足西安地區承辦大型國際性會議需要和“煤改電”要求。結合配售電改革,調動社會資本參與配電網建設的積極性。加快推動城鎮居民用電戶表改造和農村智能電表更換工作,力爭2018年年底前完成主要改造任務。

      3.加快推動關中地區地熱能資源普查及綜合利用。在現有地熱資源普查數據的基礎上,盡快推動我省關中地區淺層、水熱型及巖土型等地熱能的普查及其綜合利用,對其開采技術經濟性做出評價,為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依據。對已建設運營的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要逐步建立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數據的共享機制,支持有能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地熱資源勘探工作,對開展勘探工作的企業優先配置地熱能資源。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熱能勘查、開發利用情況進行系統的監測和動態評價。地熱能開發企業要主動配合相關部門的工作,逐步在建成和新建項目中全面配備監測系統。

      4.建立健全生物質原料供應體系。組織關中、陜南地區農林生物質資源豐富的縣(區)開展生物質資源調查,明確可作為能源化利用的資源潛力。支持企業通過“農村小能人”建立健全生物質原料收集體系,推進收儲運專業化發展,提高原料保障程度。支持生物質專業化收集企業發展,通過優先土地流轉、加大農機補貼等方法,促進專業化收集企業規模化發展。

      5.加強余熱資源需求調查評價和利用體系建設。各地要深入開展余熱資源和熱負荷需求調查摸底,全面梳理本地區相關行業余熱資源的種類、品質、數量、連續性、穩定性、分布和利用狀況。加快建設高效率的余熱采集、管網輸送、終端利用供熱體系,按照能源梯級利用原則,實現余熱資源利用最大化。

      6.加強節能環保鍋爐清潔煤供應能力建設。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為重點,推進與節能環保鍋爐配套的清潔煤制備、配送、儲存、使用等環節的設施建設與升級改造。推進清潔煤制備儲運專業化發展,積極設立區域煤炭配送中心,在暫不具備清潔供暖條件的鄉村地區,實現潔凈型煤生產倉儲配送網點全覆蓋。

      (五)加強取暖領域排放監管

      繼續推進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底前全省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2019年底前關中所有燃煤機組實現超低排放。陜北地區所有燃煤集中供暖鍋爐必須達標排放,安裝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城市城區燃煤鍋爐要達到超低排放,并納入超低排放監管范圍。加強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2019年底前完成關中地區改造,改造后的氮氧化物排放低于80毫克/立方米。生物質鍋爐(含熱電聯產)必須配套布袋除塵設施,達到相應環保排放標準要求,并安裝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其中,生物質熱電聯產達到超低排放,城市城區生物質鍋爐達到天然氣鍋爐排放標準。建立燃煤質量監管機制,加強煤炭供應、儲配、使用等各環節監管,制定嚴格的民用煤炭產品質量地方標準,對硫分、灰分、揮發分、有害元素等進行更嚴格的限制,不符合標準的煤炭不允許銷售和使用。開展燃煤散燒治理專項檢查行動,確保生產、流通、使用的型煤符合標準。

      (六)推動技術裝備創新升級

      充分發揮陜西科教優勢,加快供熱行業產學研平臺建設,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能力,開展高效熱泵、低氮天然氣供暖設施、地熱能、生物質能利用等關鍵技術裝備研究,推動清潔供暖技術裝備升級。按照“集中式與分散式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推進無干擾地熱供熱技術應用,實現井下間接換熱,避免抽水取熱產生的問題;積極推進水熱型地熱能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地熱尾水砂巖回灌技術的開發及應用,提高地熱尾水的綜合利用率及回灌率。通過物聯網技術提升熱電聯產機組靈活性,滿足清潔取暖和電力系統調峰需求。推動智能供熱研究及應用示范,重點研究先進傳感技術、控制技術、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新技術,促進供熱設備和運行方式升級,推動供熱裝備行業的高效化、自動化、信息化發展。

      (七)加快推進農村清潔取暖

      各地要結合實際,明確責任部門,建立管理機制,加強部門協調,加大力度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工作。因地制宜將農村炊事、養殖、大棚用能與清潔取暖相結合,充分利用罐裝天然氣、電、生物質、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供暖,加快替代散燒煤取暖。對偏遠山區等暫不具備清潔供暖條件的地方,重點利用“潔凈型煤+環保爐具”、“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爐具”等模式。積極推進現有農村住房建筑節能改造,不斷完善政策和監管措施,提高農村建筑節能水平。

     。ò耍┳龊萌轿恍麄魍茝V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基層宣傳推廣作用,通過各類媒體廣泛宣傳清潔取暖在安全、環保等方面的重要意義,普及清潔取暖政策知識,及時總結推廣清潔取暖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提高公眾清潔取暖意識,引導全社會支持和參與清潔取暖工作,營造出良好的社會輿論和工作氛圍,形成多層面、全方位推進清潔取暖的強大合力。

      附件:1.陜西省燃煤熱電清潔供熱實施方案

         2.陜西省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氣源保障實施方案

         3.陜西省地熱能清潔取暖實施方案

      附件1

    陜西省燃煤熱電清潔供熱實施方案

      清潔燃煤熱電聯產兼顧電力與熱力供應,能源利用效率較高,居民可承受能力較強,是未來較長時間內清潔取暖的基礎性熱源。為加快推進超低排放燃煤熱電集中供熱,提高全省清潔供暖率,編制該方案。

      一、燃煤熱電供熱現狀及存在問題

      截止2016年底,全省燃煤火電機組總規模3265萬千瓦,其中30萬以上機組2741萬千瓦,具備供熱條件的2155萬千瓦,已進行供熱改造機組1174萬千瓦,供熱能力約1.7億平方米。2016年供暖季,全省燃煤熱電機組供暖面積約1.1億平方米,約占全省集中取暖面積的30%。

      當前,燃煤熱電供熱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能力發揮不充分,主要的制約因素一是供熱規劃缺乏統籌,燃煤熱電機組覆蓋范圍內多種熱源并存;二是配套管網建設滯后;三是中長距離供熱管網投資大,企業積極性不高,且落實熱用戶困難,特別是落實用量大、需求穩定的優質用戶難度大。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是燃煤熱電企業與市政供熱企業間的利益矛盾。同時,也存在大部分機組為亞臨界、供熱改造機組,適宜小縣城、重點城鎮供熱的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發展不足等問題。

      二、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

      以保障清潔取暖和電力安全為目標,立足實際,統籌規劃,充分利用存量燃煤機組供熱能力,科學新建熱電聯產機組,積極推廣中長距離供熱,加大供熱范圍化石能源供熱站、10萬千瓦以下機組替代關停力度,提高大型熱電聯產機組供熱比重。加大節能減排和靈活性改造,提高環保水平和電網調峰能力。

      力爭2019年底前,具備條件的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火電機組全部實施供熱改造(含高背壓改造),新增供熱能力1億平方米以上。關中地區10萬千瓦及以下燃煤火電基本關停。2021年底,全省超低排放燃煤熱電供熱面積達到2.5億平方米以上,其中關中地區2億平方米以上。

      三、重點任務

     。ㄒ唬┈F役機組熱力生產擴能。對城市和工業園區周邊具備改造條件且運行未滿15年的30萬千瓦及以上純凝發電機組實施供熱改造,鼓勵同步加裝蓄熱設施等調峰裝置。同時對供熱能力偏小和現有能力基本飽和的機組,適時開展背壓等供熱改造,提升供熱能力。實施神華店塔、華能秦嶺、華電蒲城電廠等供熱改造,陜能渭河5#機組高背壓改造,啟動大唐渭河、大唐寶雞、國電寶雞等供熱能力提升改造。力爭到2021年新增供熱能力1億平方米以上。

     。ǘ┩七M中遠距離供熱。立足現役機組供熱能力,統籌協調擴大供熱范圍,對富裕供熱能力較大的機組,實施中長距離供熱,向周邊區縣擴大供熱面積。實施鄠邑熱電向長安區、楊凌熱電向武功縣、華能銅川向三原縣、國電寶雞向寶雞市、神華店塔向神木市、榆橫電廠向榆林榆橫工業園區、秦嶺電廠向華州區、蒲城電廠向渭北縣城、韓二電廠向韓城市,以及陜能渭河向西咸新區和西安北郊擴大供熱。適時推進陜煤清水川和陜能清水川向府谷縣、陜煤黃陵電廠向黃陵縣以及大唐彬長向長武縣、美鑫自備向銅川印臺、王益區供熱。

     。ㄈ┘哟蠡茉礋嵩袋c和小火電關停力度。熱電機組供熱覆蓋范圍內,燃煤等化石能源熱源點全部關;蜣D為調峰備用。加大關中地區10萬千瓦以下燃煤火電機組關停力度,對熱電比未達到國家標準或有替代熱源的,服役滿15年的原則上納入2018年淘汰關停計劃;服役15年以下的機組,2020年底前關停。對熱電比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的供熱機組,2018年底前必須達到超低排放,煤耗達到同類機組先進水平,服役期滿后關停。

     。ㄋ模┓e極推進新建熱電機組建設。加快富平、延安、榆林熱電及配套管網建設,確保2018年采暖季全面供熱,富平熱電供熱范圍延伸至閻良區。渭南熱電2019年采暖季前投運。同步在陜北及關中核心區外,合理布局燃煤熱電聯產項目,優先考慮背壓式機組。適時啟動神木熱電、榆林西南熱電和關中彬長旬麟、渭北及陜北重點縣城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建設。力爭到2021年新增熱電聯產機組供熱面積0.5億平方米。

     。ㄎ澹┨嵘龣C組運行靈活性和節能環保水平。全面啟動熱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提高深度調峰能力,實現熱電解耦,通過技術改造,增加機組20%以上額定容量的調峰能力,最小技術出力達到40%-50%額定容量。同時,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實施節能環保綜合改造,提升清潔供暖水平。

     。┘哟蠊峁芫W優化改造升級力度。同步加快配套熱網建設,對城市建成區的老舊管網及換熱站進行改造,提高供熱能力,防止出現“卡脖子”現象。新建管網要充分考慮供熱需求,適當超前建設,鼓勵供熱管網納入綜合管廊建設。在已形成的大型熱力網內,以熱電聯產機組為基礎熱源,鼓勵不同類型熱源一并接入,實現互聯互通,提高供熱可靠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規劃,完善協調推進機制。按照省政府職能分工,省級各部門統籌協調,指導督促任務落實。各市政府要積極協調落實供熱區域,加強供熱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大熱電機組覆蓋范圍內化石能源供熱站關停力度,落實小機組關停任務。燃煤熱電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切實保障熱力供應。

      (二)完善支持保障政策,提高熱電聯產供熱比例。在居民承受范圍內,兼顧清潔燃煤供暖改造和運行成本,研究制定熱電聯產清潔取暖價格,疏導清潔取暖價格矛盾,提高熱電聯產供熱比例。

     。ㄈ┙∪嘣度霗C制,發揮市場作用。統籌使用相關政府資金,加大對燃煤熱電清潔供暖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燃煤熱電企業與市政供熱企業合資合作、鼓勵采用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建設供熱管網。

      (四)加強監督管理,保證供熱質量。燃煤熱電機組供熱期間,必須保證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在線監控設施有效聯網。加強對燃煤熱電機組的日常督查和執法檢查,強化對供熱、排放指標的監管,防止弄虛作假,對不達標企業依法嚴肅處理。

      附件2

    陜西省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氣源保障實施方案

      為保障《陜西省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2017-2021年)》順利實施,有序推動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省發改委會同相關單位編制了《陜西省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氣源保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匪傅貐^包括陜北、關中、陜南的城市主要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含中心鎮)、農村地區,重點核心區域為關中地區,實施期為2017-2021年。

      一、天然氣取暖現狀

      (一)全省天然氣取暖現狀

      目前,我省天然氣取暖方式主要為燃氣鍋爐房和分戶式燃氣壁掛爐。據統計,我省2017年冬季供暖期用氣量46.23億立方米,約占全省天然氣消費量50%。2016年全省天然氣供暖面積為34411萬平方米,占全省取暖面積37.3%,其中關中地區27654.4萬平方米,約占全省天然氣取暖面積的80.4%。

      關中地區2017年冬季供暖期間用氣量26.13億立方米,占關中地區天然氣消費量59.3%。其中燃氣鍋爐房用氣量14.11億立方米,占比54%,分戶式燃氣壁掛爐用氣量12.02億立方米,占比46%。

     。ǘ┐嬖谥饕獑栴}

      一是用氣結構不平衡。我省城市燃氣消費約占70%以上,季節性用氣特征明顯,冬季采暖期用氣需求量大,用氣峰谷差達4∶1,局部地區高達6∶1。由于工業用戶用氣規模較小,調節空間有限,由于用氣極不均衡,冬季高峰期供需矛盾突出。

      二是儲氣調峰設施滯后。目前,我省已建成設施擁有儲氣能力共5170萬方,省屬管網可利用管存儲備能力最大1500萬,不具備季節性調峰能力。各地儲氣調峰設施建設明顯滯后,僅有部分城市建成少量儲氣設施,與國家要求的應急儲氣能力有很大差距。

      三是管網設施不完善。目前我省長輸管網基本覆蓋了主要市區,但仍有28個縣未通達管道氣,全省城市管網覆蓋范圍小,管道供氣多數只通達主城區,大部分鄉鎮仍未實現管道氣化。農村天然氣管網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僅有少數臨近城市的農村用上天然氣。

      四是氣源供應保障單一。目前我省雖已形成多氣源點供給,但全省供氣仍以中石油長慶氣田為主,約占全省供應量90%以上。隨著陜北進入穩產期,加之要確保首都等地供氣,冬季增供我省氣量和保障全省“煤改氣”需求有一定難度,亟需進一步拓展氣源,增加供應渠道,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五是天然氣供暖價格偏高。由于天然氣供暖氣價屬非居民用氣范疇,雖然我省在城市管網輸配費執行居民價格,大幅降低了天然氣供熱成本,但相對于煤炭供暖,天然氣供暖成本仍較高,在現有價格體系下,一定程度制約了清潔供暖推廣。

      二、清潔取暖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和我省“鐵腕治霾”工作要求,按照“先立后破”原則,有序我省推進“煤改氣”實施,各級政府要在落實氣源前提下,根據供氣協議制定“煤改氣”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供用氣雙方嚴格簽訂并履行“煤改氣”協議,明確冬季高峰期增供氣量,確保安全平穩用氣,防止出現氣荒。

     。ǘ┲饕繕

      結合我省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原則,有計劃分步驟實施推進燃煤集中供熱熱源點清潔化改造,按照從小到大,用三年時間完成73個熱源點改造工程。對西安市實施先行先改,并以西安為中心逐步向周邊區域擴散延伸。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工程。

      2018年西安市完成熱源點改造任務的50%,即對36個(含西咸新區3個)中的18個燃煤集中供熱點先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年可替代燃煤400萬噸左右,年新增用氣量約9億方左右。2019年對西安、咸陽、楊凌23個燃煤熱源點實施改造,其中西安9個(含西咸新區),完成改造任務的75%,對咸陽12個、楊凌2個燃煤熱源點全部實施改造,完成后年替代燃煤近400萬噸左右,新增年用氣量約11億方左右。2020年對關中其余熱源點項目實施改造,改造完成后年可替代燃煤近400萬噸左右,新增年用氣量約13億方左右。

      三、氣源、管網及儲氣調峰設施建設

     。ㄒ唬庠幢U

      據測算,如對關中73個熱源點全部實施天然氣改造,冬季需新增33億方天然氣。為切實做好氣源保障工作,一是加大常規氣勘探開發力度。強化靖邊、延安、榆神等氣田精細勘探開發,實現儲量、產量穩步增加。統籌資源、環境、經濟效益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常規氣資源。科學持續推進老氣區、新氣田和新層系的開采工作,合理制訂產能目標,延長氣田開發壽命,加快推進鎮巴區塊天然氣勘探進程,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二是提升非常規氣產能產量。圍繞致密砂巖氣,加快陜北地區勘探開發力度,實現儲量和產量同步增長;加大韓城、吳堡、彬長等區塊煤層氣勘探開發力度,實現煤層氣儲量突破和產量增長;強化延安地區延長探區陸相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攻關,優選3-5個有利區塊,建成1-2個頁巖氣開采的先導試驗區。三是適時布局煤制氣項目。落實國家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規劃項目,充分利用我省煤炭資源優勢,盡快在榆林布局40億方/年的煤制氣項目。

      力爭到2021年采暖期,中石油向我省供氣量達到75億立方米,延長石油集團供氣量達到35億立方米,通過積極拓展氣源供應渠道,力爭總供氣量達到120億立方米/年。

     。ǘ┨烊粴忾L輸管網

      一是大力支持西氣東輸三線、新粵浙(煤制氣)、鄂安滄等國家級輸氣管道建設,力爭在陜新增管道里程1000公里,新增輸氣能力約900億方,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二是加快省級輸氣管道建設。2018年開工建設銅川至白水至潼關、留壩至鳳縣、商洛至山陽等輸氣管道,大力推進管網互聯互通,實現不同資源互為補充,提升安全供氣保障水平。2020年建成西安至安康輸氣管道,新增安康地區供氣能力10億方/年,提升陜南地區資源供應保障能力。適時開工建設陜北至西安輸氣管道,提升關中輸氣保障能力;適時開工建設天水至寶雞輸氣管道,新增中石油中貴聯絡線管道資源下載量20億方/年。力爭2021年前建成普光至西鄉等輸氣管道,新增輸氣能力60億方,實現中石化通南巴氣田和鎮巴氣田資源利用。三是完善地市支線管網。加快管網互聯互通工程,推進在國家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及省屬輸氣管道連通工程,力爭過境管道資源下載增量達30億方以上;規劃建設縣縣通輸氣管道14條,2021年前完成剩余28個尚未通達管道氣的縣城管道氣化;加快工業園區、集中供熱等大用戶供氣專線建設,提升重點用戶供氣安全保障能力。

     。ㄈ﹥庹{峰設施

      地下儲氣庫項目。規劃建設陜43儲氣庫,該項目位于靖邊氣田中西部位置,設計庫容20.8億方,設計工作氣量8.1億方,平均產氣規模580萬方/天,規劃2020年實現初步投產。

      省級儲氣調峰項目。擴建楊凌LNG儲氣調峰項目,新建1座5萬方LNG儲罐,儲氣能力3000萬方,力爭2019年建成。新建西安LNG儲氣調峰項目,分期建設5萬方和16萬方LNG儲罐,儲氣能力達到1.26億方,氣化能力2100萬方,力爭2020年前建成5萬方LNG儲罐,適時開工建設二期。

      各市(區)、縣及重點鎮儲氣調峰項目。按照國家關于儲氣調峰設施規模的有關要求,各市中心城區、縣城及重點鎮加快城市應急儲備調峰站建設,確保2020年前完成項目建設。

     。ㄋ模┨烊粴夥植际侥茉错椖

      2019年建成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分布式能源項目1套聯合循環機組,新增供暖面積90萬平方米,年用氣量0.5億方。2020年建成第2套聯合循環機組,新增供暖面積90萬平方米,年用氣量0.5億方。

      2019年建成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分布式能源站項目1套聯合循環機組,供熱能力75萬吉焦,年用氣量0.56億方。2020年建成第2套聯合循環機組,供熱能力75萬吉焦,年用氣量0.56億方。

      2020年建成西安國際港務區(生態區)分布式能源站項目1套聯合循環機組,新增供暖面積90萬平方米,年用氣量0.5億方。2021年建成第2套聯合循環機組,新增供暖面積90萬平方米,年用氣量0.5億方。

      2021年前建成咸陽機場T5航站樓分布式能源項目,年用氣量0.24億方。

      四、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

     。ㄒ唬┞鋵嵷熑畏止

      省發改委(能源局)按照氣源落實情況制定省級“煤改氣”氣源保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保障“煤改氣”工作順利實施。

      各地市政府是實施“煤改氣”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根據本方案內容,結合實際科學制定本地區清潔采暖“煤改氣”實施方案,統籌安排,分步實施,確!懊焊臍狻备咝в行蜷_展。

      企業是實施“煤改氣”工作和供氣保障項目建設的落實主體。長慶油田、延長石油集團等上游企業要加強資源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在陜天然氣資源生產穩步增長。中石油要加大韓城等地煤層氣開采力度,滿足當地用氣需求。省燃氣集團要加快儲氣調峰設施和長輸管網建設,確保能夠滿足全省供氣需求。要積極開展海外LNG貿易,拓展我省資源供應渠道。

      城市燃氣企業要做好居民供氣工作和應急儲氣設施建設,加強城鄉結合處和入村氣化步伐,保障安全平穩供氣。各級供氣企業要及時將氣源保障任務分解落實,組織編制企業保障方案。

     。ǘ┘涌焯烊粴饣A設施建設

      加快推動省屬管網與國家及周邊省份天然氣管道互聯互通,實現不同資源互輸互補,最大發揮管道輸氣效能,提升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和水平。積極推動已納入規劃的長輸管道和LNG儲氣調峰設施加快建設,加快推動城市周邊、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天然氣利用“最后一公里”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陜北具備擴建條件的LNG工廠增建儲罐,擴建增壓、氣化設施,發揮儲氣調峰功能。各部門、各地方要引導并積極支持天然氣儲氣調峰項目加快建設。

     。ㄈ┻M一步落實儲氣調峰責任

      切實落實供用氣雙方權責,供用氣雙方要在天然氣購銷合同中明確約定日調峰供氣量和各自責任。按照“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在2018年底前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3天需求量的應急儲氣能力”,“不可中斷大用戶和城燃企業應具備5%的儲氣能力”的要求,將儲氣調峰設施建設納入各市考核,夯實各市儲氣調峰責任,確保各市2018年底建成保障本區域高峰期3天需求量的應急儲氣能力,到2020年,天然氣銷售企業應當擁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工作氣量,不可中斷大用戶和城燃企業應具備5%的儲氣能力。積極構建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鼓勵自建、合建或租賃第三方儲氣設施,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投資建設地下儲氣庫、大型LNG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各地在項目用地、手續辦理、稅收減免等方面予以支持,盡快形成季節性儲氣調峰能力。

     。ㄋ模┘涌焱七M天然氣市場化改革

      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思路,逐步有序放開上游企業氣源門站價。建立完善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鼓勵用氣企業與上游供氣企業直接簽訂購銷合同,通過交易平臺確定或協商確定購氣價格,利用市場價格優化資源配置,化解供需矛盾。進一步減少供氣中間環節,降低用氣成本。主干管網可以實現供氣的區域和用戶,不得以統購統銷或統一代輸等名義,增設供氣輸配環節,提高供氣成本。取消無實質性管網投入或不需要提供輸配服務的加價。各地對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要認真論證,防止增設不必要中間環節。積極探索建立用戶自主選擇資源和供氣路徑的機制。各地應加強統籌協調給予支持,以減少供氣層級,降低用氣成本。

      (五)加大清潔取暖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各類資金渠道,加大對清潔取暖“煤改氣”的支持力度。鼓勵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配套財政支持,推進清潔取暖“煤改氣”項目發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對符合信貸條件的清潔取暖氣源項目和“煤改氣”項目給予信貸支持。支持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創新合作機制和投融資模式,創新和靈活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加大對清潔取暖“煤改氣”領域的融資支持。對于支持清潔取暖項目的企業所造成的虧損,在業績考核中予以適當考慮。

     。┘訌娞烊粴馐袌霰O管

      加強天然氣管道運輸和配氣價格監管,建立健全成本監審制度,推行成本信息公開,強化社會監督。及時開展成本監審,合理制定降低輸配價格。加強天然氣基礎設施規劃、政策、項目、協議履行情況監管,督促各地方、部門和相關企業落實責任主體。落實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平準入各項要求,切實將信息公平公開要求落到實處。地方政府要加強對本地區燃氣特別是農村燃氣取暖工作的指導,督促相關企業加強供用氣安全管理。相關企業要承擔安全供氣的主體責任,制定完善的企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附件3

    陜西省地熱能清潔取暖實施方案

      按照《陜西省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2017-2021年)》,省發改委會同省直相關部門和有關地市編制了《陜西省地熱能清潔取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考慮陜南陜北地熱資源情況和采供暖實際情況,本方案重點針對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韓城、楊凌和西咸新區在內的關中地區!斗桨浮穼嵤┢跒2017-2021年。地熱能取暖主要包括淺層地熱能取暖、中深層地熱取暖、無干擾地熱能取暖和干熱巖取暖。

      一、基本情況

     。ㄒ唬┵Y源情況

      陜西省地熱資源豐富,資源量巨大,分布范圍廣闊,但各地區資源分布、資源量差異較大。淺層地熱能在全省廣泛分布,其主要利用形式——地下水地源熱泵和地埋管地源熱泵在不同區域的適宜性存在一定的差異,地下水地源熱泵形式在關中盆地和陜南山間盆地較適宜,地埋管地源熱泵形式在全省大部分區域均適宜。全省10個地級市和楊凌示范區中心城區規劃區范圍內的淺層地熱能總能量為4.49×1018焦,折合標準煤2560.2萬噸,冬季可供暖面積為8.84億平方米。

      中深層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關中盆地,分為孔隙裂隙型、構造裂隙型和溶隙裂隙型三種類型。關中盆地中深層地熱資源屬中低溫地熱資源,資源儲量非常巨大,熱儲層內可利用的熱量為8.07×1021焦,相當于標準煤2760億噸。

      干熱巖主要分布在關中盆地和陜南秦巴山區,關中盆地主要為沉積盆地型干熱巖,秦巴山區亦存在干熱巖賦存條件。

      (二)開發利用現狀

      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開始于2005年,截止2017年底共有開發利用工程183處,其中關中122處,總供熱/制冷建設面積約1100萬平方米。淺層地熱能利用形式主要為地下水地源熱泵,其次為地埋管地源熱泵及少量中水源、污水源地源熱泵類型,其中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工程148處,供暖/制冷面積1121萬平方米;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工程33處,供暖/制冷面積190萬平方米;中水源、污水源熱泵系統工程各1處。

      中深層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起步較早,現有溫泉(群)13處,地熱井490眼,開采深度340~4500米,水溫25~128℃,主要集中在西安、渭南、咸陽。中深層地熱資源早期主要用于溫泉沐浴、浴療、休閑等,后逐漸應用于供暖、養殖種植等方面,年開采量10548萬立方米,其中供暖主要集中在咸陽、西安、渭南城區,總供熱面積為2200萬平方米。目前我省無干擾地熱能供熱已實施約900萬平方米。

     。ㄈ┐嬖诘膯栴}

      一是管理體制不健全,職責不明確。我省地熱管理體制不健全,僅咸陽市和渭南市出臺了中深層地熱資源管理辦法、寶雞市出臺了淺層地熱能管理暫行辦法,未制定地熱勘查、地熱井施工、資源保護、地質環境監測、節能監測等方面的地方行業技術標準,不利于地熱資源開發、資源保護、運營管理等。由于地熱資源具有礦產資源和能源等多重屬性,各地在管理機構設置上存在較大分歧,分別設在國土、水務、城建、規劃等部門,多頭管理、職責不清。

      二是勘查程度低,家底不清。全省地熱資源勘查仍然有很多空白區,勘查精度、深度滯后開發利用需求,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制約了開發利用規劃和產業布局。淺層地熱能僅開展了地級市中心城區的1:5萬調查評價,調查面積僅占全省面積的10%,其余地區仍為勘查空白區;中深層地熱資源勘查在陜南、陜北地區基本處于空白,關中盆地存在局部勘查程度仍然較低,現有的勘查深度、精度不能達到開采階段的要求;干熱巖調查評價處于空白階段。由于勘查工作程度較低,對全省各地區的地熱資源家底不清,影響了制定統一規劃及協調發展。

      三是產業布局不明確,資源利用率低。陜西省尚未制定全省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產業定位、布局不明確,未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鏈,區域發展不平衡,局部井位布設過于集中。地熱資源利用形式單一,缺乏綜合、深度開發,粗放經營,不能有效地將地熱資源充分利用,造成資源浪費、熱污染等。

      四是宣傳力度不夠,社會整體認知度低。我省地熱資源不論賦存條件、資源量還是開發利用等方面在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但長期以來宣傳力度不夠,全民的知情率、參與率低,一直處在政府主導、部門推動的局面,國土、城建、規劃、旅游、農業、水利等部門的聯動協調不夠,沒有形成部門協作、全民參與、共同推進的局面。

      二、開發利用的總體要求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因地制宜、示范推進”,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調整建筑用能結構、促進節能減排為目標,按照“省級統籌協調、市縣主體推進”的思路,積極發展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和巖土型三種地熱能供暖方式,率先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中示范應用,引導社會投資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廣泛自主應用,實現地熱能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加快培育地熱能設備制造、節能服務等相關產業,為關中地區治污降霾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開發利用總體原則

     。ㄒ唬﹫猿挚茖W、清潔、高效、可持續的原則。加強地熱能開發利用的科學謀劃,建立資源勘查與評價、項目開發與評估、環境監測與管理體系,嚴格地熱能利用環境監管,堅持“取熱不取水”,堅持“抽取回灌同步落實”,保障地熱能的清潔開發、永續利用。積極探索適合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商業化投資經營模式,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資源效益、環境效益。

     。ǘ﹫猿终龑А⒄蠛献、市場推動、良性發展的原則?茖W編制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明確開發利用布局,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市場作用,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地熱能開發,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形成政府大力推進、市場有效驅動、企業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的地熱能開發利用新格局。

     。ㄈ﹫猿种廴帧⒁虻刂埔、有序發展的原則。將地熱能開發利用置于能源結構調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大氣污染防治的戰略大局中去衡量、去謀劃、去推進,與“新動能、新高地、新活力、新生活、新形象”相結合,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做好地熱能開發利用。因地制宜開展淺層、中深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有序開展地熱能發電、地熱能供暖與制冷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利用,鼓勵地熱能與其它化石能源的聯合開發利用,提高地熱能開發利用效率和傳統化石能源替代比例。

      四、開發利用目標

      根據我省地熱能資源分布情況和冬季采暖負荷需求,發展地熱能供暖重點在關中地區推進。

      到2019年底,關中地區推進地熱能示范供暖面積新增100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新增淺層地熱能供暖面積260萬平方米以上;新增中深層(含無干擾地熱供暖)地熱供暖面積740萬平方米以上。全省地熱能供暖面積累計達到4500萬平方米以上。

      到2021年,關中地區推進地熱能示范供暖面積再新增250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新增淺層地熱能供暖面積700萬平方米以上;新增中深層(含無干擾地熱供暖)地熱供暖面積1800萬平方米以上。全省地熱能供暖面積累計達到7500萬平方米以上。

      五、重點任務

     。ㄒ唬├眄樄芾頇C制。加強地熱能開發利用重大工程的建設管理,嚴格項目前期、建設施工、竣工驗收、運行監督等環節的管理。投資主管部門(能源行業主管部門)重點做好規劃、相關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開展地熱能資源詳查和評價和項目用地和地熱水資源的管理;環保部門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和全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住建部門做好地熱能建筑供暖設計、施工等技術管理工作;質監部門做好地熱能行業和企業標準規范的制定工作。

     。ǘ┘哟蟮責崮茉谛陆ńㄖ型茝V力度。民用建筑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對能源利用條件進行綜合評估,編制能源應用專項方案,提高地熱能在新建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重點推動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率先應用地熱能進行供暖制冷。單體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有集中供暖制冷需求且具備條件的,應采用地熱能供暖制冷。引導社會投資的1萬平方米以上的酒店、商場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地熱能供暖(制冷)。鼓勵有集中供暖(制冷)需求的居住建筑采用無干擾地熱供熱技術。各市區要制定地熱能在新建建筑中的推廣應用比例,對具備條件的新建建筑強制推廣地熱能供暖。

      (三)推動重點地區地熱能資源普查。在現有地熱資源普查數據的基礎上,推動我省關中地區淺層、水熱型及干熱巖地熱能的普查,對其開采技術經濟性做出評價,為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依據。對已建設運營的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要逐步建立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數據的共享機制,支持有能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地熱資源勘探并優先配置地熱能資源。

     。ㄋ模┲С种猩顚拥責崮荛_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發。開展地熱資源評價技術、高效換熱技術、中高溫熱泵技術、高溫鉆井工藝技術研究以及經濟回灌技術攻關;按照“集中式與分散式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推進無干擾地熱供熱技術應用,實現井下間接換熱;積極推進水熱型地熱能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地熱尾水砂巖回灌技術的開發及應用,提高地熱尾水的綜合利用率及回灌率。穩妥有序推進淺層地熱能供暖。依托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與企事業單位開展“政產學研”合作,加快地熱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示范工程建設步伐。

     。ㄎ澹┙ㄔO地熱能開發利用信息監測體系。國土和能源等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地熱能開發利用過程中的水質、巖溫、水位、水溫、水量及地質環境災害的信息監測系統建設。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熱能勘查、開發利用進行系統監測和動態評價。地熱能開發企業要主動配合相關部門,逐步在建成和新建項目中全面配備監測系統。

      六、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和規劃建設指導。將地熱能開發利用納入對各市政府的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和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各市級政府(管委會)要相應制定本地區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統籌指導地熱能開發利用。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國土廳、住建廳等結合我省可再生能源規劃及地熱能規劃,做好項目的建設指導工作。

      (二)充分發揮價格財稅政策的扶持作用。落實陜價商發〔2014〕99號文,對利用地熱能向居民供暖(制冷)的項目運行電價執行居民用電價格。充分發揮2億元地熱能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促進地熱能產業發展。鼓勵省級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地熱能資源勘查與評估、地熱能供暖(制冷)和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對地熱能設備制造、系統集成、節能服務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鼓勵各市(區)結合本地區實際出臺補貼支持政策。

      (三)加強宣傳示范推進。通過展覽展示、示范體驗等方式,大力宣傳地熱能建筑應用,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提高民眾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支持陜西延長集團、陜西能源集團、陜西四季春公司深入開展無干擾地熱供熱技術的研發和建設示范項目,支持中石化咸陽綠源公司繼續深入研究地熱尾水砂巖回灌技術和建設水熱型地熱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支持省燃氣集團建設渭河盆地“一熱兩氣”綜合利用示范項目。

      (四)建立市場保障機制。將地熱能供暖納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放開城鎮供熱市場準入,引導地熱能開發企業進入城鎮供熱市場。地熱資源比較富集的縣(區)可編制以地熱利用為主的新能源發展規劃,統籌指導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工作。探索建立地熱能開發的政企合作模式(PPP模式),鼓勵地熱能開發利用和多能互補、能源互聯網和新能源微電網項目相結合,開創地熱能開發利用新模式。

     。ㄎ澹嫿óa業服務體系。圍繞地熱能開發利用產業鏈、標準規范、人才培養和服務體系等,構建地熱能產業體系。配合完善地熱資源勘探、鉆井、抽井、回灌的標準規范,以及建筑供熱(制冷)、綜合利用工程總體設計、建設及運營的標準規范。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地熱能利用設備的檢測和認證,鼓勵專業化服務公司從事地熱利用建設運營服務,加大地熱能利用相關人才培養力度。

     
    86-010-57272228

    更多

    2025西藏供暖展覽會  |  2025拉薩暖通展  |  西藏展覽會  |  拉薩展覽館  |  中國內貿網  |  環球管道網  |  中國建材招商網  |  中國*熱處理技術網  |  中國制造網  |  品牌信息網  |  十環網  |  華夏能源網  |  國際節能環保網  |  國際供熱設備網  |  煤炭信息交易網  |  北京中儀華世公司  |  興寶網  |  北京旺旅展覽展示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0-2025  www.enjoyspy.com  北京旺旅展覽展示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TEL):010-57272228   
    地址(ADD):北京市昌平沙河國際工業園區青年創業大廈   傳真(FAX):010-57272225   電子郵箱(E-mail):bjwanglv@126.com   ICP備案:京ICP備16010264號
    在線咨詢
    av最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