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供暖季的供熱工作都是廣大市民高度關注的問題,既是服務,更是保障。近日,記者從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近年來,西藏不斷推進高海拔地區供暖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25個縣(市、區)城區供暖項目,在建8個縣(市、區)城區供暖項目,覆蓋總供暖面積3224萬平方米,覆蓋人口達70萬人,占全區人口的19.2%。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冬季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冬季平均氣溫為零下3.9℃,極端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6.4℃,全年低于5℃的時間長達200天,大部分地區為高寒高海拔低壓缺氧地帶。因此,西藏在高海拔地區實施供暖工程十分有必要。
2012年,拉薩市在全區率先實施城市供暖工程。11年過去了,拉薩市天然氣居民用戶已發展到14.91萬戶,非居民用戶達654戶。目前,拉薩已建立以天然氣為主,電、太陽能、熱泵等清潔能源相互補充的能源結構,形成穩定、清潔、安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源體系,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升了城市吸引力,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拉薩經濟可持續發展。家住拉薩市城關區嘎瑪貢桑街道的達珍老人說,拉薩的冬天充滿了陽光,不僅白天陽光燦爛,晚上也暖意融融。采用天然氣取暖、做飯,居民生活成本大幅度降低,買罐換氣、薪柴取暖既貴且費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阿里地區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海拔超過4200米,全年氣溫低于0℃的時間長達217天,歷史最低氣溫紀錄為零下36.7℃。2016年,獅泉河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正式啟用,獅泉河鎮群眾告別了燒牛糞等傳統取暖方式,用上了清潔能源,溫暖過冬。
今年10月中旬,一場大雪讓那曲市“一夜入冬”,但當地居民并不擔心——羽絨服穿上了,家里的暖氣也打開了。那曲市處于藏北高原高寒地帶,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年平均氣溫僅有1至2℃,最冷的時候可以達到零下30℃,冬季漫長。為解決當地農牧民群眾冬季取暖問題,2016年,中國海拔最高的供暖工程——西藏那曲鎮集中供暖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真正解決當地居民的供暖問題。目前,那曲市尼瑪、雙湖、安多、聶榮、申扎、嘉黎等縣和高海拔鄉鎮供暖工程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寒冷的冬天給當地居民送去了溫暖。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已實施的縣(市、區)城區集中供暖項目采用天然氣、燃煤、地熱能、太陽能光熱、電供暖、空氣源熱泵、生物質等多種形式。其中拉薩市城關區以天然氣供暖為主,那曲市、阿里地區采用燃煤熱電聯產或燃煤鍋爐、電鍋爐及生物質鍋爐供暖,日喀則市、山南市、林芝市及昌都市下轄部分縣(區)兼有太陽能光熱、電鍋爐、空氣源熱泵、生物質鍋爐、燃煤鍋爐等形式。在建的供暖項目主要有地熱、太陽能光熱、空氣源熱泵等形式。
下一步,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加快推進自治區供暖規劃出臺和落實;建立可持續的市場化運營機制;充分論證項目技術路線,嚴格把控項目實施期限,強化項目資金落實,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實施。加快全區邊境縣(市、區)城區、海拔4000米以上縣(市、區)城區實施清潔供暖全覆蓋,在確定技術實施方案可行的情況下,優先推進項目落地。加快研究出臺清潔能源供暖配套政策,鼓勵從事清潔能源供暖的大型專業企業積極參與清潔供暖項目,進一步推動全區清潔能源供暖事業發展。
|